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

辽宁省丹东市挖掘保护抗美援朝遗址遗迹

“1951年4月,美军飞机越过中朝边界,对三马路一带先后实施两次轰炸。在这次惨案中,99名市民被炸死,39人受重伤,1508间房屋被炸毁。当时的三马路被夷为废墟,血流成河。”11月29日,抗美援朝老兵丁宝鉴,在辽宁省丹东市“安东三马路惨案遗址”铭牌挂牌仪式上,为大家讲述那段惨痛的历史。截至目前,丹东市共有124处抗美援朝遗址遗迹悬挂铭牌并向公众开放。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将士从丹东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作为战争大后方的最前沿,丹东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提出只要前线需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他们节衣缩食,全力支援前线,被誉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当年丹东人民建设浮桥保障志愿军跨江作战、修筑防空洞防御空袭、整修铁路运输物资等,留下大量遗址遗迹。

“过去受种种因素限制,很多遗址遗迹管护不当,损毁、坍塌严重。”丹东军分区政委徐俊介绍,2010年,为了重拾“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重塑“英雄城市”的红色名片,丹东军地合力开展对抗美援朝遗址遗迹的发掘保护工作。

“我们走访了很多抗美援朝老兵及后代,当年参加过支前的群众,还采访了相关专家。”丹东市委宣传部部长焦万伟告诉笔者,先后有300余名抗美援朝老兵及后代加入遗址寻踪和宣传动员工作,广大群众也踊跃反映线索。

河口志愿军高炮阵地遗址,就是现年79岁的宽甸县河口村村民张义山主动上报的线索。“当时河口驻扎了很多志愿军,高炮用马车拉着从盘山土路运到山上的阵地。我曾亲眼看到美军飞机被打下来。”据记载,1952年4月23日,志愿军高炮第506团击落敌机3架,重伤1架。当时工作人员在现场看到,高炮阵地、观察哨已被杂草树木覆盖,仅有地基存在。经查阅文献,确定原高炮阵地长约19米,宽约10米。接着,宽甸县军地联合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按工事原有比例和材质恢复原貌。

一个遗址遗迹从发现、确定到修复、开放,需要现场勘察、亲历者证实、文献资料等各方佐证。“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很多档案资料、地方史志、历史图片等残缺不全。当年的老英雄、老战士、支前模范等亲历者在世的已经不多。现存的不少遗迹位置不明、破损严重。”参与发掘的丹东市委宣传部国教办主任刘先宽告诉笔者,尽管确定每一个遗址遗迹都很艰难,但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因为恢复的是一个城市的红色记忆,是一段英雄的历史。

随着活动的开展,更多的遗址遗迹陆续被确定。2011年,丹东军分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黎明,确认自己拍摄的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入朝地点是马市村“浮桥遗址”。2014年,宽甸县金固村侯发文老人,向工作人员讲述他作为民兵参与山坳里的空军指挥所建设的情况,丰富了遗址铭牌内容。

11年来,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和核实,124处遗址遗迹挂上铭牌,确认名称、历史价值等内容。这些地点包括志愿军指挥机构、空军起飞场所、鸭绿江畔过江点、伤病员救护所、丹东人民的后方支援等5类,主要有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志愿军入朝前指挥机关旧址、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美军飞机被击落遗址、浪头机场遗址等。

“为了做好开放工作,发挥教育功能,丹东市结合挂牌的遗址遗迹,推出‘一馆多址’抗美援朝红色旅游线路,让更多人通过实地参观,了解丹东的抗美援朝历史,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介绍,他们还将活动中征集的1110余件文物进行展出。

寻访活动中,他们共收集整理文献资料65余万字,编辑出版《抗美援朝丹东遗址寻踪》《中国志愿军空军故事》等书籍,作为丹东市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郑泽、崔鹏)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