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讯:再次验证!鄠邑区规划发布,印证我们所提出的“西南-东北”……
近期,关于鄠邑区、高陵区的新规划,我们一直没有发布,一直在等,等待它们来验证我们的观点!
(相关资料图)
没想到,时间赶得如此之巧合,近期两个城区相继发布规划,高陵区发布《西安市高陵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鄠邑区发布《西安市鄠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再次证明了我们的观点。
在2019年,我们提出西安发展是“西南-东北”,当时遭到了一片质疑,大体原因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西安从来没有发布过“西南-东北”的说法,这个属于我们的原创,但规划来得太快了,当时这些所谓专家的留言和反对声音,我们至今还存在手机里,时时温习,就怕自己判断错误。
没想到,时间一次次验证了,我们对于“西南-东北”的判断!
在2022年11月8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算是官方第一次事实上证明了“西南-东北”的判断!
为了更加清晰地搞明白这里面的内容,我们把信息拆分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其一,产业布局:在规划之中,东北港务区规划有:集结中心产业升级板块、临港产业板块;西南高新区有:丝路软件城、瞪羚谷板块、上林苑板块、三星城板块,这两个区域占据了新规划八成产业布局。
其二,商务布局:新规划之中,西安市级商务区一共有四个,即俗称的“CBD”,港务区有:国际陆港服务中心,经开区有张家堡,高新区有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这里面基础最薄弱的便是港务区,但核心区规划视觉效果最通透的也是港务区。
其三,人口布局:新规划之中,新增住房主要节点,东北是高陵泾河新城、住房保障主要节点是港务区;西南是中央创新区、鄠邑、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还是新增住房、住房保障双重核芯,“西南-东北”占据了一半以上。
在这份规划之中,港务区和高新区是重头戏,前面提到的“秦创原”,还有“丝路桥”,都与这两个开发区密切相关,虽然我们不能指望这些规划全部兑现,但客观上也反映了,这份文件与“西南-东北”趋势的高度契合。
虽然顶着压力,把“西南-东北”这个话题写了近五年,但一次次被验证,对于我们而言,还是深有感动!
关于“西南-东北”判断,第二次被验证是在官方发布的《西安市“北跨”空间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大西安全面北跨,东北板块是发力点!
规划再次提出要把渭河打造成“城中河”,明确提出“三组城市功能北跨支点”、“用地布局概念方案”,港务区被列为核心区,不仅要联合高陵打造共建区,还要打造渭河南岸总部聚集区,目前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开工。
其实,这一切也很好理解,就四个方面:
其一,过去开发是“人跟产业”,现在开发是“产业跟人”,规划上要求“人跟线走”、“四线合一”,港务区是地铁14号线始发站、又有10号线过境、还有3号线直抵高新,就是核心区。
其二,“三区三线”落地之后,虽然整个西安凭空增加不少建设用地,但大部分都在渭河以北,说明从上到下开发渭北的决心已经确定了,而城镇建设用地高陵最多,事实已经十分明确。
其三,高陵区有差不多三百家规上企业,这些是渭北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底蕴,还有比较聚集的汽车工业,能与高新区分庭抗礼,虽然高新区更多偏重于研发,但高陵制造也不逊色。
其四,现在渭北迫切发展的局面,已经如箭在弦,经开联合高陵打造泾渭新城、联合临潼打造渭北新城,高陵联合港务区打造共建区,其实都是资源重置,借着各开发区推动高陵全盘。
现在“西南-东北”逻辑判断之下,港务区发展已经如日中天,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就像电视剧开播,连花絮都没放完。
现在高陵区、鄠邑区相继发布规划,一个要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另一个要打造“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
前者要通过地铁10号线与港务区链为一体,打造渭河“一河两岸”,后者要通过地铁15号线与高新区,特别是高新三期捆绑发展,再次验证了我们此前所给出的判断。
此前,我们一直强调,“西南-东北”的发展格局,现在的西南-高新CID板块、东北-奥体中心板块,都是前沿堡垒,等这两个片区发展结束之后,下一步就是鄠邑区、高陵区,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检索,我们的稿件关键词。
备注:大西安2050空间规划-高陵图示
备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当然,无论是鄠邑区,还是高陵区,其实都是缺乏底蕴,为此,都是选择联合、拆分、重编。鄠邑区的土地上有高新、曲江、西咸、鄠邑;高陵区的土地上有经开、港务区、西咸、高陵,看似很不合理,其实策略满格。
已经努力了五年多时间,现在看到一次次被验证,关于“西南-东北”双极发展这个话题,我们会一直写下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