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南京小西湖片区:老城改造不舍烟火气 当前短讯

2023-04-25 02:32:13 来源:光明网

在江苏南京老城南,有这样一片经历了“重生”而烟火气仍存的街区——巷道房屋整饬得利落,走几步就见一簇花枝从墙檐挂下来。不时有三两好奇的游客,与悠悠走过的居民相视一笑,可以拐进人家院子赏花和攀谈几句,或坐进路边小馆享受一刻宁静……


(资料图片)

这处街区即小西湖片区,是南京28个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一处较为完整保留明清传统风貌的居住区。这里住着810户居民,还有7条历史街巷,2处文保单位,7处历史建筑,凝聚着浓浓的“南京记忆”。

南京小西湖片区一景

老居住区最不缺的是烟火气。而随着时代发展,飘了多年的烟火气却也阻碍了居民生活居住水平的提升,亟待更新。2015年起,一轮以“小规模、渐进式”为特色的保护再生行动在此展开。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有机更新过程中,原本老旧斑驳的街巷房屋慢慢改观,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街巷肌理和老城南民居烟火气。

漫步其中,一处转角的庭院半开着门。挑檐下刻着对联,“花开黄月季,琴奏紫云回”,有人小声念了出来。听到动静,已逾古稀的女主人秦柳昆从两扇木门之间走出来,门内颇有雅趣的花草金鱼也映入眼帘。“这字是我先生自己写、自己做的,走累了,可以进来歇歇。”

南京小西湖片区一处房屋外墙缀满鲜花

一般人家不愿外人打扰,为什么这里欢迎游客进自家的院子?秦柳昆笑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么多花让大家一起赏多么好。为了开放后院,我们还改造、减低了院墙。”

原来,小西湖片区在更新过程中充分尊重原居民去与留的意见,对于留下的居民家中房屋,会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空间格局、居民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一院一策”推进改造。其中,秦阿姨家的院子属于“共享院”,即在保留居民原有居住功能及院落形态的前提下,居民自主选择共同进行功能混合及开敞公共空间设计,参与合作建设,让原本封闭的院落成为更有生命力的空间。

此外,在小西湖片区,还有释放部分民居空间植入社区功能性办公室,与居民和谐同处的“共生院”;利用原有公房改造,并提供给生活困难、故土难离的居民入住的“平移安置房”;租赁出私家老宅小楼,并保留老物件等重要部分进行改造的咖啡馆、商业店铺等特色院落。

南京小西湖片区一处“共生院”展示的改造前后照片

再走几步,路边一处房子的落地窗透出了五彩缤纷、形态多样的花灯,引得很多人注意。进屋一问,大家才知道,这里的主人可是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秦淮的灯彩有62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它是一张属于南京的靓丽名片。你看这个荷花灯,希望我们的生活和和美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热情地展示着手中各式各样的作品,说自己从小生长在小西湖,因为热爱秦淮,所以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把这里的传统技艺传承、保护下来。

小西湖片区保留下来的原住民及老城南的烟火气,是小西湖的灵魂所在。引入气质匹配的商业是实现共赢的重要环节。在这里,灯彩博物馆、虫文馆、欢乐茶馆、24小时书屋、精品民宿、轻餐饮、特色小吃等多元化新业态,与老建筑碰撞交融,让这片街区充满了时尚的活力。

在小西湖片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精彩而平静的生活,离不开基础设施改造的保障。这里拥有专为古街小巷设计的微型综合管廊,弱电、强电、雨水管、污水管、自来水管、消防管等整齐有序地铺设在地下,实现雨污分流、改变积淹水患、提升消防安全,有效化解了历史街巷小空间与市政管线敷设的矛盾。

小西湖片区的保护与再生,处处凸显着以人民为中心。从整体空间形态,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怀,小西湖囊括了历史文化保护、社区治理、城建方式、民生改善等多个维度的变化,让老城保护与民生改善携手共进。(记者 孔繁鑫)

[ 责编:雷渺鑫]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